长春中医药大学有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医药中试平台、国家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平台、国家现代中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以中医药方向为主导的各级各类科研平台155个,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82个。
长春中医药大学(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长中医,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应用研究型高校B类,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吉林省中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成立于2010年12月,是一个集预防、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专注于乳腺疾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该中心拥有一支包括2名教授、2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和1名主治医师的专业团队,目前正在进行一项教育厅支持的科研项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药材规范化研究中心,专注于多项关键领域的研究,以推动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进程。首先,他们深入研究秦巴山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探索其潜在的药用价值,为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秦巴山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药材规范化研究中心致力于解决中药材生产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理论问题。其研究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中药材种植资源的深度研究,包括品种筛选、鉴定、综合评价以及良种选育的探索。针对中药材野生资源的保护与转化,重点是野生变家种的关键技术研究,旨在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生物信息和生物信息整理发掘与研究两大部分。在生物信息方面,研究中心首先致力于镜像和维护重要的核酸数据库,如GenBank和EMBL,以及蛋白数据库Swiss-prot、Pir,以及三维结构数据库PDB和SCOP。
1、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作为国家在中药领域的重要研发平台,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设立的工程研究中心之一。这个中心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和中国北京同仁堂有限公司为核心,联合北京华昱安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及哈药慈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采用股份制的管理模式,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2、位于国家的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组织结构严谨且功能齐全。研究中心内部设有多个关键部门,包括研发部,专注于新药的创新研发;工程部,负责药物生产的技术支持;市场部,负责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策略;财务部,确保资金的有效管理和运作;办公室则作为日常行政管理的中枢。
3、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工程中心专注于制药生产工艺和工程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其核心任务是承担新药工程化过程中的重大和关键性研究项目。该中心致力于提升现有科技成果的实用性,通过推动其成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进程,为新药产业的商业化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国家科技部于1996年决定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成立“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科技部在国内设立的唯一专注于新药研发的工程中心,旨在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的结合,搭建起与国际同步的研发平台,服务于全国医药行业。
5、自2004年获得批准以来,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专注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企业化的运营模式以及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其工作策略强调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逐步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研发体系,涵盖了中药复方产品的创新设计、筛选、研发、中试、临床研究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等多个环节。
1、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防控研究中心,作为一个专注于老年慢性疾病研究的专业机构,其核心使命是深入探索和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健康问题。这个研究中心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起并建立的,它致力于中医药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和创新研究。
2、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防控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传统中医药技术迈入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它以其独特的中医特色和优势,为慢病防控工作增添了重要力量,致力于慢性疾病的康复与提升。
3、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防控研究中心的主要业务涵盖了多个方面,旨在推动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发展。首先,研究中心致力于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医药学术活动,组织深入研究重点课题,并组织科学考察,以促进中医药知识的交流和创新。
4、月26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曹正逵等领导和专家亲临慢病防控研究中心,对中心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情况给予了高度赞扬,同时给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这次调研进一步肯定了中心的工作成果。
1、中国中医药研究中心,位于北京市,是由北京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与北京施恩中医院紧密合作的中医研究机构。该中心以特色鲜明,专注于中药治疗失眠、牛皮癣、口腔疾病、白癜风、癫痫及面瘫等领域,被誉为国家级的传统医学重镇,享有极高的权威性。
2、国家中医药研发中心于2012年4月由天津市政府研究筹建,目的是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家级中医药技术平台链,培养一批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做大做强一批中药大品种,打造龙头企业。计划在“十二五”末建成。
3、北京中国中医药研究中心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核心,汇聚了一批医术高超的中医专家,他们在防治疑难病和中药新特药研发方面拥有显著的专业优势。其中,在皮肤病领域,研究中心的两大创新疗法——“多元清血净毒疗法”和“黑色素多元再生疗法”为患者带来了重大福音。
1、年11月,学校的一大重要里程碑是成立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同时,这里还成为了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在天津地区的实践基地。这个中心的成立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被批准为“教育部循证医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标志着学校在循证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2、总之,循证医学中心的创建,是中医药行业主动适应全球医疗趋势,寻求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将为中医药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
3、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循证医学中心人员构成丰富多样。该中心目前配置有全职研究团队,包括6名专注于研究的专职研究人员,他们的学术背景深厚,其中1名是博士后,2名拥有博士学位,3名则是硕士研究生,为团队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4、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是对中医进行西化改造的机构,它遵循循证医学普遍性原则,但不适用于中医。
5、张俊华张俊华,医学博士,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循证医学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医药循证评价方法学研究和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国家“973”、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
6、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个天津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循证评价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高校智库——中医药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市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冠心病、中风病)、2个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